1 遵循先粗后精的飼喂原則
牛是草食性反芻動物,以攝入大量粗纖維和少量精飼料為食,瘤胃內分解粗纖維菌群的組成成分不是一成不變的,而是隨著攝入飼料成分不同而變化。例如,精料攝入過多會造成瘤胃內的菌落失調,消化不了的精飼料在瘤胃內會很快發(fā)酵變酸,繼而會發(fā)展成為牛瘤胃酸中毒的消化道疾病。
2 適量飼喂精飼料
牛攝入的草量減少時,包括牛生病期間都要減少精飼料的喂量。牛攝入草量減少時,說明身體機能不正常,隨之消化機能也發(fā)生減退。瘤胃內的草量減少,如果過量飼喂精飼料,不但不能增加牛機體的營養(yǎng)代謝,反而會影響牛的消化,使原來的病情加重。
3 母牛孕產期要適量減少精飼料的喂量
母牛懷孕后期胎兒生長較快,這時如果過量飼喂精飼料,會使胎兒膘情過胖,母牛生產時容易造成難產,嚴重時會危及母牛生命。母牛產犢后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減弱,過量飼喂精飼料會造成消化不良和酸中毒等消化道疾病,同時還容易誘發(fā)乳房炎。牛生產后要減少精飼料的喂量,待生產機能逐漸好轉后再逐漸增加。
4 寒冷季節(jié)和使役時適當增加精飼料喂量
在飼料的營養(yǎng)分類中,禾本科植物籽實屬能量飼料,豆科植物籽實屬蛋白質飼料。寒冷季節(jié)要增加禾本科類精飼料喂量,以增加能量儲備,抵御嚴寒。使役時同樣需要增加能量儲備。
5 植物蛋白喂量根據不同情況增減
如果牛的膘情不好是因為營養(yǎng)缺乏引起的,要增加植物蛋白的喂量,豆粕相比較豆餅的飼喂效果好一些,因為豆餅的含油量較高,過量飼喂容易引起營養(yǎng)性腹瀉。母牛生產后由于缺乏營養(yǎng)導致泌乳下降時,要適當增加植物蛋白的飼喂量。
在牛的飼養(yǎng)管理中,能量飼料和蛋白飼料要搭配使用,使營養(yǎng)成分互補,不能單獨使用能量飼料或蛋白飼料。當牛需要能量飼料時,蛋白飼料要減少使用。反之,當牛需要蛋白飼料時,要減少能量飼料的應用。